1、商品結構符合社區(qū)需求
由于面積有限,生鮮便利店的商品結構既不能克隆大賣場,也不能克隆那些已經(jīng)成功的店鋪,必須找出本地小區(qū)顧客需要的產(chǎn)品,周轉(zhuǎn)率高的產(chǎn)品,組成商品結構。
生鮮門店運營
必須達到足夠的單品數(shù)量,才能夠保證門店有足夠的商品去測試顧客需求和篩選。任何商品結構的建立,都有一個從無到有,從多到精的過程,所以沒有基本的單品數(shù)量,就無法優(yōu)化商品結構。
 
這是一個從無到有,從多到精的過程也是適應市場的過程,要盡量短一些。所以每三個月,門店要做一次商品篩選。
 
2、商品庫存與陳列
缺斷貨對于商品銷售是大的傷害,所有人員都有責任保證商品有足夠的庫存和陳列。要保證不斷貨,就要保證每次訂夠7-10天的貨。
 
其次,店鋪管理者應是站在貨架面前而不是電腦前訂貨,可是當貨架上商品賣光,標價簽缺失的時候呢?管理者訂貨的依據(jù)呢?一個普通員工就可以任意地改變商品結構,消滅單品。堅持空位管理、定期盤點和日常巡查,則可以減少這種事情的發(fā)生。
 
還有,門店不能等到一個商品賣完或者即將賣完的時候才去訂貨和補貨,而且在等待下一次到貨的時間內(nèi)。如果某種商品庫存量不足3-5天銷售時,那就是必須下訂單的時候了。
 
價簽的管理,牽扯到商品價格、訂貨和庫存,要放在貨架管理的要點。空位管理是一個重要的保證價簽不丟失的手段。每次集中到貨就會引起銷售的增加,恰好說明日常訂貨的不及時,因為增加的反面是到貨之前銷售的損失。